IMG_4021.JPG

賣嘎共啊~~~小娜中獎第二次啦!

一向頭好壯壯的小娜,這是她第二次生病

不過這次生病的讓我們很生氣

因為這是被婆婆傳染的~~~

{7/11/15, Thursday Night}

話說今天不知道怎麼搞得,公婆兩人今天都沒上班

J大爺本來要一個人跟小娜在家吃個簡單晚餐(我在上班)

結果公婆很心血來潮地說要來家裡一起吃飯

這種有人來家裡煮飯的免費餐點,J大爺怎麼會拒絕呢?!

他又可以敲二郎腿陪小娜玩等著晚餐上桌,當然是多多益善啊!

但是卻萬萬沒想到我婆婆是抱病而來

上個週末她就已經發燒請假生病了(我們以為她已經痊愈才會來的)

因為她得的是”疑似“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這是很常見的小兒疾病,維基百科這樣寫的:(我就不多解釋了)

手足口病一種兒童傳染病,又名發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發生于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有些重症患者如果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該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潰後形成潰瘍為主要臨床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

所以手足口病也算是腸病毒的一種,只是病徵為手、足、口腔出現皰疹、潰瘍等症狀

最初病徵是發高燒,皰疹、潰瘍等症狀則是會在兩三天後才發生

因為是病毒傳染,目前並無藥物(抗生素)或抗病毒藥可治癒

主要治療方向還是以支持療法為主,如退燒、臥床休息、預防及治療脫水

口腔、喉嚨疼痛無法進食時,以軟質或流質食物為主

如果併發症發生(腦膜炎、心肌炎)則需要積極觀察與藥物治療

話說我婆婆其實是”疑似“手足口病是因為她前幾天發燒,後來嘴巴裡也破了幾個洞(很痛,難以下嚥食物)

到我們家一兩個小時後都已經跟小娜玩完、吃完飯後才提起“嘴破”這件事

才讓J大爺突然想起”手足口病“的病徵,馬上二話不說把他們打發回家

隔天晚上小娜果然開始發高燒

但是燒了幾天之後卻沒有發生起手腳起皰疹、口腔潰瘍等症狀

所以我們也不確定婆婆到底是不是有手足口病,或是只是一般病毒傳染的感冒

anyways,小娜開始發燒後,我隔天也call in sick請病假不用去上班了(因為是星期六沒有保母,更不可能再送到公婆家)

J大爺比較難請病假,而我自從工作(九年)以來從來沒請過病假

這天也破例請了(好險我的partner很好心的沒事可以代班)

 

連續兩天在家顧小孩

因為只是發燒,沒有其他症狀

食慾很好,餵什麼吃什麼、也勤餵水

活動力也不錯,並無減退

也是因為我們知道病毒來源(就當手足口病來觀察治療)

我也就沒有那麼擔心

沒有帶小娜去看醫生

跟她在家裡混了兩天拍寫真集

IMG_4023.JPGIMG_4021.JPGIMG_4025.JPG

退燒藥就照Dr. Sia的指示給藥

Tylenol Children Suspension (Acetaminophen 160mg/5ml) 需要時,每4-6小時4ml

或是

Motrin/Advil Children Suspension (Ibuprofen 100mg/5ml) 需要時,每6-8小時4ml

第一次發現發燒(睡前)小娜大概是102F (38.8C)我就馬上給了一個Tylenol劑量

一小時後再量已經退燒到97F (36C)左右

我通常都會等到她燒到102F (38.8C)以上才會給藥

如果小燒的話,看她活動力、食慾都不錯,我也就不理

讓她的身體慢慢去fight the virus

所以一天大概最多給個2-3次藥

不是像醫生說的每4-6小時給一次,是看情形”需要時“才給

大部分睡前會給一次,因為這樣才能睡過夜不會難過到醒來

餵藥的時候,我喜歡用這種1ml的針筒餵

其實我也有幾個台灣帶來的不同造型的餵藥針筒(奶嘴形狀)

但是用來用去我還是覺得這種1ml針筒最好用

因為它很細,就算小娜嘴巴不張開,我可以從嘴角小縫伸進去臼齒部位

分兩次(一次1.5ml)把藥物注射到嘴巴裡,這樣她幾乎95%沒有辦法把藥水吐出來(因為已經到舌根部位,很難吐)

如果要餵4ml,我就會準備四隻針筒(一隻1ml),餵四次

雖然說藥水非常甜(都是櫻桃or葡萄口味),但是難免有藥味,很少小孩愛喝吧!

但是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算哭還是得餵(完全不會心疼的媽媽)

病快快好比較重要,要不然下一個吃藥的人就是我

IMG_4060.JPG

**安娜藥師小叮嚀**

藥物還是少吃為妙,如果可以用其他方法(沖澡、擦澡、開冷氣、少穿衣服、貼退熱貼....都可以)降溫就盡量先採取

各種方法都試過後還是持續燒102F (39C)以上我就會給藥

而且給完藥後不要馬上量溫度

至少要等30-60分鐘等藥物吸收到人體發揮藥效後再量

美國小兒科醫生開藥都是依“寶寶體重”作計算

我家一歲兒跟你家一歲兒吃的藥量是不一樣的,千萬不要看小娜喝4ml藥水,你家小孩就依樣畫葫蘆也喝4ml喔!

如果不知道要給多少藥量,一定要打電話問醫生

我不太清楚台灣醫生開藥的依據為何

但是常常(95%)看身邊親朋好友的小孩發燒

不管吃多少退燒藥都退不了,都要用退燒塞劑(Diclofenac)- 連我娜姐的小孩也不例外

這點我實在不認同

在我詳問之下,(台灣)醫生開的藥量根本就不足,根本無法達到退燒效果(當然還會繼續燒啊!)

有吃跟沒吃一樣@@

而直接給退燒塞劑,一塞就退

塞劑(Diclofenac)根據藥品仿單(藥品使用說明書)根本就沒有小兒用量指示,並沒有做任何兒童藥物使用安全的評估

所以其實小兒使用Diclofenac塞劑其實是不安全且不建議的

所以我真不知道為什麼台灣小兒科醫生那麼喜歡開塞劑給嬰兒使用@@

我把我的愛醫 - 黃瑽寧醫師的一篇發燒衛教貼給大家參考,大家遇到寶寶發燒時別緊張呦!

發燒衛教

  小兒發燒是家長最常見到,也是最令家長擔憂的問題。接下來我簡單的介紹,希望讓父母對小兒發燒能更了解,也更不會害怕。
 
發燒的定義:
  1. 發燒的定義是肛溫(或耳溫)≥ 38度;口溫(包括奶嘴溫度計)≥ 37.5度;腋溫≥ 37.2度。
  2. 六個月以下的小孩用耳溫槍可能不準,但可以做參考,再量肛溫確認。
  3. 如果父母親覺得小孩摸起來比平常燒,請不要忽略您的直覺----有74%是準確的!趕快用溫度劑量一下吧!
  4. 一般嬰兒的體溫比大人還要高;如果穿太多,或洗完熱水澡,或天氣較熱,有時候會上升至38.5度。若懷疑是假性體溫上升,您可以讓孩子安安靜靜一個半小時之後,再測量一次。

發燒的原因:

  1. 幾乎來到醫院的發燒病童,90%以上都是病毒感染引起。只有很少的部份是細菌感染,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發燒。
  2. 請注意:長牙不會引起發燒!!(大聲疾呼)此不實的說法請從今天停止,連想都不要想。

病毒感染的發燒:

  1. 病毒有很多種,大部份會致命的病毒都已經有疫苗,剩下的病毒只有少數會造成比較大的傷害(如腸病毒71型)
  2. 不管是流感病毒,輪狀病毒,腺病毒,都有可能發高燒。
  3. 病毒感染發燒大部分在3-5天內都會自然退燒。病毒沒有特效藥,大部分也沒有抗病毒藥物,等孩子產生抗體之後自然會退燒。

發燒正確的觀念:

  1. 發燒並不是造成傷害的原因:發燒只是孩子生病的症狀,去找引起孩子發燒的原因才是重點,退燒絕對不是必要的選項。
  2. 溫度高低並不等於疾病嚴重度:孩子退溫時的活動力好與壞才是疾病嚴重與否的重要指標。
  3. 發燒絕對不會燒壞腦袋:請默念十次,趕走您心中的錯誤觀念。只有約4%的孩子在發燒時會有熱痙攣的現象,那是體質,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即便您的孩子發生熱痙攣,只要抽搐時間在數分鐘內,也不會造成腦部傷害。過去的認為發燒會燒壞腦袋是因為以前發燒的孩子很多是得到了腦炎,如日本腦炎,痲疹,還有細菌性腦膜炎等等。這些人是因為"腦炎"才壞了腦袋,不是因為"發燒"。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肺炎的孩子發燒再怎麼高,也不會壞了腦袋;反之,一個腦炎的孩子不用發燒太高,腦袋也有危險。這樣家長們應該可以理解。
  4. 發燒是好事情: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大量退燒藥反而會降低免疫力,使病毒更不易被殺死。

以下都是正常的狀況:

  1. 用了退燒藥依然不退,或者退了又再燒起來,比之前更高--- 這是正常的!
  2. 發高燒時手腳冰冷發抖(畏寒)--- 這是正常的!
  3. 發燒時小孩懶洋洋,很不舒服,但退燒後又生龍活虎--- 這是正常的!

孩子發燒正確的照顧:

  1. 多喝水,但不用強迫。少量多次的餵食水分,冷熱不忌。
  2. 既然發燒是好事,就不要輕易退燒。退燒的目的是讓孩子舒服,一般39度以上孩子才會感到不適,此時再退燒即可,但狀況因人而異。孩子若安安穩穩的在睡覺,切勿將他挖起來強迫退燒。
  3. 退燒藥介紹:Acetaminophen(本院商品名:安佳熱)或Ibuprofen(本院商品名:舒抑痛),水劑劑型都是(體重/2)cc,亦即10公斤孩子每次喝5cc,依此類推。Acetaminophen每4-6小時可給予一次,Ibuprofen則是每6-8小時;每次用藥要等待兩小時藥效才會發揮,約可以降1-1.5度的體溫。
  4. 只有退燒藥具有"真正"退燒的效果。其它輔助的方式如退熱貼,冰枕,溫水擦拭等等,都只是治標,並不會對中心體溫有任何的影響;此時孩子體溫上上下下都是自己的身體互相平衡,跟你給的冰枕等等一點關係也沒有,切勿自欺欺人。
  5. 退燒塞劑只有孩子嘔吐不能吃藥的時候才使用;使用塞劑退的快,燒起來更快,常常因此畏寒發抖。
  6. 小孩手腳冰冷時穿多一點,小孩冒汗時穿少一點,勿反其道而行。
  7. 錯誤的照顧:酒精擦拭,使用阿斯匹靈,瘋狂的使用退燒塞劑,逼汗。

何時要看醫生: 

  1. 您的孩子小於六個月
  2. 您不確定孩子是一般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比如說:
    • 燒到40度以上。
    • 超過24小時仍然只有發燒,沒有感冒或腸胃的症狀。
    • 發燒超過三天。
  3. 您孩子有細菌感染的症狀:燒退時仍精神萎靡(最重要!),甚至意識不清,抽搐等等。細菌感染包括腦炎,肺炎,中耳炎,鼻竇炎...等等,每一個症狀都不一樣,唯一的共同點就是精神不佳。

其他問題可以參見兒科醫學會網站:http://www.pediatr.org.tw/people/edu_info.asp?id=1


再次重申,破四舊觀念:

  • 發燒不會壞腦袋
  • 長牙不會起發燒
  • 不要輕易的退燒
  • 精神不佳快就醫

****回歸正題****

小娜有時候熱到or玩到整個頭皮冒汗(好像剛洗完頭髮一樣)

IMG_4026.jpg

我看她這麼high也就繼續跟她玩 

IMG_4027.JPGIMG_4031.JPG 

反正玩累了,她就會睡

生病時的午覺睡更久(其實媽媽很爽,哈!)

IMG_4028.JPG

難得讓她看電視(但是她還是不太會被吸引)

IMG_4030.JPG

比較喜歡跟我玩躲貓貓的遊戲

Pee-Ka-Boo

IMG_4033.JPG

I-See-You

IMG_4032.JPG 

有時候累了不想跟她玩的時候

就放她去洗澡,反正發燒嘛~洗個澡退燒剛剛好

滿一歲後我都不用浴盆了,直接讓她在浴缸洗

水只放到小娜坐下來蓋到大腿而已(絕對不超過肚臍,大約十公分)

她就可以自己玩個半小時

一天玩水個兩次很正常

IMG_4039.JPG

在家可以玩的梗都用完還不睡的時候

就會帶下樓到社區走路消耗體力

IMG_4046.jpg

 

走一走倒推車上休息,一下就睡著了

(小孩好像都很愛睡這種姿勢耶!有比較舒服嗎?!)

 

 

 

IMG_4049.jpg

 

我也就有時間上網寫文了

 

IMG_4050.JPG

睡起來變這樣

IMG_4038.JPG

回家路上看到鄰居的狗

小娜非常喜歡狗狗,是那種又愛摸又不敢摸的人

IMG_4051.JPG

好不容易等到J大爺回家可以跟她玩

我就有時間煮飯、洗手做羹湯

IMG_4061.jpg

連這樣也可以玩Pee-Ka-Boo

IMG_4062.jpg

所以你以為生病幾天就痊愈了嗎?!歐諾~~~~

一般來說燒個兩三天,慢慢其它症狀會出現(病毒型感冒會開始流鼻涕、咳嗽,手足口病會開始長皰疹、嘴破洞潰瘍,玫瑰疹會開始出紅疹)

發燒幾天後,就在我們等著皰疹、嘴巴破洞的同時(因為原本以為是手足口病)

結果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但是燒還是繼續燒

到了第五天換尿布的時候,突然驚覺尿尿的地方長了一顆超級大痘痘(called Infant Vaginal Cyst

長的部位大概是尿尿旁邊陰部肉的地方,因為長在肉裡面,剛開始只摸的到硬塊,我們就常換尿布、保持清潔、塗抹防尿布疹軟膏,希望它會自己好

一直密切觀察到隔天早上更加紅腫,整個小妹妹都有腫大現象,痘痘部位發紅

很明顯的是發炎症狀(怪不得一直發燒),換尿布時小娜會大哭

二話不說馬上打電話給Dr. Sai預約門診(八點打約九點半的)

IMG_4069.jpg

醫生說這個症狀其實是很難預防或是治療(因為太深處),必須吃抗生素才可以(當然沒有嚴重到需要割開把膿包擠出來)

他就開了十天的抗生素(Clindamycin),吃到第五天已經幾乎快好了,但是一定要把規定的十天抗生素吃完才不會產生抗藥性,我們還是乖乖的吃完了

不知道是抗生素好吃還是吃藥吃習慣了,後來幾天吃藥都表現得非常好吃的樣子,哈哈!

IMG_4070.JPG

 

******安娜感想******

我發現真的不太適合做全職媽媽耶~

每天每隔小時都要想不同的梗給小孩玩

要我在家24/7帶小孩真的比上班還累

真的很佩服全職媽媽以及幼兒園的老師們~

 

ps. 還有千萬不要再說美國醫生很難約診了!

我覺得其實要看你有沒有找到好醫生。像我的家庭醫生、婦產科醫生、眼科、牙科、小娜的小兒科醫生,如果你有“急”病(如生病、嚴重感冒、急症發生),只要在他們的看診時間打電話去好好解釋病情,99%都會幫你排當天的約診(當然不能是什麼小事都去看啦!要先自己作判斷)

如果是在非看診時間,也要是那種可以page(BB call)聯絡得到的那種醫生才可以,我不喜歡那種休診找都找不到的醫生,尤其95%的病人都不是像我們這種醫藥人員,很難會自己判斷是不是急症,需不需要去急診室或是可以等到星期一去診所看診

尤其小娜的醫生,我真的覺得是沒話說得好,連平常小問題都可以直接用手機照相寄email給他問診,他一定幾小時內回覆,不用去診所

所以平常就要乖乖地去做定期檢查,讓醫生認識你,當你生病時他們也會好好的對待你的(如果是那種超難約、超忙、超不care的醫生,那就代表...你要換醫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ahawai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