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小菱已經快要三個星期大
她已經長得不像格新生兒的樣子了(已經超過八磅)
這篇就來紀錄一下生產後我&寶寶在醫院被照顧的日子
媽媽的產後照護:
從恢復室推到病房後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疼痛的控制以及餵奶的工作
*母奶部分我會另寫一篇文章記錄
止痛藥
Combo麻醉藥(Epidural & Spinal)效果大概維持20小時左右,所以其實傷口還不算很痛
IV Line一直到第三天早上才拔掉
第一天還不能進食,都需要打止痛針(Toradol)
我猜我還蠻能忍痛的,只在晚上11點起床上廁所拔尿管時要了一針
還有第二天下午要了一針,之後就吃口服止痛藥了
*在這強烈建議如果有打Toradol的媽媽們,要在還有打點滴袋時就先要一針Toradol,像我等到第二天只剩Saline Lock的時候才打Toradol,還蠻刺痛的
剖腹產後最重要的是不要有傷口發炎、感染的情形發生
所以護士佐每四個小時就會來測血壓、體溫、血氧(所以晚上也不得閒,睡到一半會被吵起來)
房間的白板上寫得很清楚每天的護士是誰、護士佐是誰(分機號碼幾號)
有任何雞毛蒜皮的事隨時打電話給她們,例如拿熱水、拿熱敷袋、吃止痛藥、把小孩抱回去育嬰室...
醫院的電視會提供很多影片給新手媽媽看,例如如何哺乳、換尿布...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全的睡眠(safe Sleep)以及Purple Cry(<--請點入看官網)
是出院前一定要看的影片
可以進食,拔掉IV以後的口服止痛藥是“需要時”才吃
Dr. Ohtani給的服藥方法是
Motrin (Ibuprofen) 600mg 需要時每六小時吃一次(一天四次),每次一顆
Percocet (Oxycodone 5mg and Acetaminophen 325mg) 需要時每四小時吃一次(一天六次),每次一到兩顆
Motrin屬於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第二天第三天上有麻醉藥時,我大概一天只吃兩次
第四天出院後一直到兩星期就會吃到一天三到四次
我一直對Motrin都有蠻好的反應,以前如果經痛很嚴重的話也都會吃Motrin來止痛
它不僅對於傷口的發炎有消炎作用、對子宮強烈收縮所引起的經攣痛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還有胸部漲奶引起的疼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到現在第三個星期了,我還是一天會吃個一兩次,反正痛了才吃,不痛不吃
Percocet屬於二級管制藥品,強烈止痛藥,多吃會有上癮的危險
住院期間(麻藥未退)大概一天吃個一兩次(一次一顆)
但是出院後再也沒有麻醉藥的保護,第一個星期傷口又痛,我大概會吃的三四次(一次一顆)
十天後傷口慢慢復原,藥量也慢慢隨之慢慢減少,變成一天一兩次、後來一天一次
大概吃兩個星期就停藥了
重點是這些止痛藥都是需要時服用,也就是說“痛了才吃,不痛不吃”
而且吃了不會影響到哺乳,不需要把母奶倒掉什麼的
只要遵循婦產科醫師的指示服藥,都不會影響到寶寶的健康
而且我要強調的是,千萬不要怕吃藥會影響到寶寶就忍痛不吃,搞得自己很痛苦
不僅要忍受擠奶餵奶漲奶石頭奶的疼痛、還有生產的子宮收縮痛、陰道撕裂傷疼痛、剖腹產的傷口疼痛
真的是全身從頭痛到腳,不吃藥的話真的沒有人可以救你
再加上你極有可能嚴重睡眠不足
種種的折磨&壓力下,真的很容易會沒奶,更嚴重的話會產後憂鬱(相信我,第一胎很容易會有)
*之前我看過一則新聞說,美國有一位媽媽生產後就是吃了管制藥品止痛藥,而導致寶寶窒息死亡。這是極為少數的例子,而且那位媽媽在懷孕期間就已經有長期服用管制止痛藥的癮性了,所以小孩出生時已經有呼吸窘迫的後遺症,再加上她是在餵奶時不小心睡著而阻擋了寶寶的呼吸道才會導致窒息。所以寶寶的死亡並不是完全由藥物引起,而是媽媽的成癮性加上可能是躺餵母乳所造成。所以我也非常建議哺乳新生兒要坐著餵奶,千萬不要躺餵。這也說明了為什麼近年來推崇母應不同床的原因,同床躺餵母奶造成SIDS的案例真的是年年都有
拔尿管、下床如厠
尿管只能放置八小時,麻醉藥退了之後,晚上十點多就是拔尿管的時候,也需要自己下床上廁所
剖腹產是開腸破肚才把小孩挖出來,再加上懷孕十月小孩已經把媽媽的五臟六腑移位了
全部縫回去之後,要讓胃、小腸、大腸、膀胱歸位也需要一段時間
所以術後的排氣(放屁)、大小便排泄次數與量(output)就很重要
拔尿管以後每次上廁所都要測量小便尿多少
傷口疼痛是小事,麻醉藥退以後要如何控制括約肌來排尿才是挑戰
然後記錄下來,護士每天都會問
每次上完廁所,我都會用沖洗器清潔一下
好險我有“藥師膀胱”容量超大,一天大概上個三四次廁所就好,要不然從病床到廁所才短短幾步路,對開完刀的產婦來說,上個廁所要花個十五分鐘吧!
*可想而知,剛生完惡褥會很多,行動又不便,但是美國的護士都超級無極貼心,如果老公看到血就會昏倒or不願幫忙的話,(不騙你)只要一通電話,護士佐就會來攙扶你到廁所、幫你拿超大衛生棉墊、穿褲子、倒血水血尿、清潔馬桶,服務到家。不過J大爺超超超貼心的,他全包,我真的沒嫁錯人啊!
排氣
開刀後的排氣非常重要,要確保腸胃蠕動正常
隔天醫生護士都會一直問我排氣了沒,通常排氣過後就可以吃固體食物了(或是醫師會用聽診器聽肚子蠕動的聲音來確定)
排便
麻醉藥不外乎是使用嗎啡類止痛藥,會有便秘的副作用
上一胎我太鐵齒,都沒吃軟便劑害我一星期都沒排便
這次學乖了,每天吃兩顆,術後第四天就排便了而且沒有痔瘡的情形發生
所以術後還是要乖乖吃軟便劑(Docusate 100mg)
請依照醫師指示服用
Dr. Ohtani的吩咐是需要時一天兩次,一次一顆
剖腹傷口照護
剖腹產傷口是比基尼線(bikini line)意思就是穿小褲褲或是比基尼時看不到刀疤
我因為開過三次刀(依次輸卵管微創手術+兩次剖腹),刀疤也從小小的五公分一次一次地延長到現在的17公分
表面都是用一種醫療級的強力膠固定,所以出院一回家可以直接洗澡(淋浴)、擦乾即可
不需要有任何特別照護
束腹帶
醫院會提供很generic的束腹帶給剖腹產媽媽
主要不是塑身用,而是拿來固定傷口、增加支撐力
想像自己的五臟六腑被醫生翻箱倒櫃過後、肚子又被寶寶撐大十個月、再加上沒有運動,腹部根本沒有肌肉
如果沒有綁束腹帶,會覺得整個肚子裡的器官全部往下墜壓迫到傷口
綁束腹帶可以減輕很多疼痛及不適感(有綁有差)
*我大概綁了兩個多星期就開始偷懶了(噗!)
出院後注意事項
- 出院後一星期須到Dr. Ohtani診所複診
- 發燒100.4度F以上(38度C)以上需通知醫師
- 不正常出血,大約是月經第2-3天的中重度量,可能維持六個星期。如出血超過六星期,須告知醫師
- 不正常子宮經攣疼痛、頻尿、排尿困難、便秘超過三天以上、乳房乳頭強烈疼痛紅腫並伴隨著發燒時,須通知醫師
- 六個星期內不准許任何異物進入陰道內(包括衛生棉棒、陰道盥洗器、性行為等)
- 六個星期內只可淋浴不可泡澡、游泳
- 不可提比寶寶重的物品(少於三公斤)
- 自然產媽媽可於六個星期後開始運動、剖腹產媽媽須等八星期
- 80%產後媽媽容易患有產後憂鬱(俗稱baby blues)或是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如有發生心情鬱悶、生理或行為上異常時,可隨時聯絡醫師或是打電話到醫院,他們會有專門咨詢師為你排除解憂
出院第二天(Day 5)我的腳開始又水腫、手指關節也有點疼痛
我記得我上一胎也是這樣(連膝蓋關節都有點痛痛的),一切都是因為賀爾蒙及身體電解質分佈不平均的關係而引起的
不到一星期也就自己痊愈了,其實我也沒有很擔心
新生兒照護
這一部分我應該寫很汗顏,因為都是J大爺在搞的啊!我只出一張嘴而已
B型肝炎疫苗
這是寶寶一出生在接受醫生檢查時就已經施打了
一共打三劑,分別是出生時、二個月、六個月
聽力測驗、血液測驗(遺傳疾病)
這兩樣檢查都是寶寶的標準程序
寶寶出生後24小時候完成這些檢查通過後才可以辦理出院
體重減輕
出生的體重往往不是真正的體重,因為寶寶泡在羊水裡十個月,身體含有許多水分
再加上剛出生時媽媽的奶水尚未開始產生
頭一兩天寶寶的熱量來源主要來自於燃燒自身的脂肪
所以體重體重減輕是理所當然的
在出生後三天達到最高峰
每天午夜12點護是會把寶寶”借“回育嬰室量身高、體重、血壓、心跳、體溫
通常只要體重不降低超過10%都算正常
如果將超過10%就會建議給予一些配方奶來補充營養、熱量
像小菱第一天體重就降了1%到了第四天回家前減輕了5%
也就是說小菱出生體重為3048g,第四天出院前的體重為2895g(只要不低於2700都OK!)
*我記得小娜出院時大約減輕9%
黃疸
黃疸應該是很多媽媽的夢靨吧!
其實最棒的降黃疸方法就是想盡辦法讓寶寶尿多拉多
尤其越快把寶寶體內的胎便排光越好(就是那一坨很黑很黏的大便)
黃疸的高峰期為出生後第五天,只要第五天的黃疸指數沒有超過高標,接下來的日子大部分是不會有黃疸的情形發生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小兒科醫師都會要求寶寶出院後的第二天再回診檢查的原因,以確保黃疸OK
根據KMCWC的新規定,寶寶在出院前會使用Transcutaneous bilirubinmeter做一個皮膚的測驗(是一種像額頭溫度計的一個機器從額頭的皮膚來測量黃疸level)
如果通過的話,就可以安心回家,兩天後再到小兒科醫生診所複診
如果沒有通過的話,會抽血檢查黃疸指數,看看是否需要照射UV光來降黃疸
我記得兩年前小娜是直接抽血檢查,沒有用這種機器
現在可以用這種Transcutaneous bilirubinmeter先做初步檢驗,指數太高才抽血
這樣可以少讓寶寶挨一針(抽血)
雖然小菱有點黃疸的症狀,但是她有通過這個皮膚測驗
在醫院期間,她一天大概便便個三四次(但都是小量的胎便)
胎便一直到第五六天才全部排完,輕微的黃皮膚、黃眼睛大概也是維持一星期才消失
不像小娜,我記得她第二天就大一坨超級無敵大坨的胎便,所以她幾乎沒有什麼黃疸的症狀
所以降黃疸的不二法則就是多吃多餵母乳(配方奶)多尿多便,一天至少有六片濕or髒尿片,才是王道!
千萬不要相信黃疸寶寶不能喝母乳這件事,我覺得這是無稽之談
包尿布、包包巾、洗澡、餵奶
你以為生第二胎之後爸媽都是老手了?歐諾~~~
即使像我們兩寶差兩歲,我已經忘記如何幫新生兒洗澡了><
所以在醫院or月子中心還有很多資源時就要好好的善加利用
請護士再復習一下如何換尿布(何時需要用凡士林、屁屁膏)、包包巾(要包到何時)、洗澡、餵奶(latch技巧)...等
奶量
剛生產完是沒有什麼母奶的
母奶通常要等到生產後3-5天才會開始分泌
但是千萬不要等開始分泌才開始擠
想要有充分的母奶、減少石頭奶發生機率
我生兩胎的經驗是越早開始按摩、親餵越好
寶寶一出生馬上skin-to-skin刺激大腦(我要母奶我要母奶,趕快分泌趕快分泌!)
每2-3小時親餵一次+乳房按摩
剩下的就隨緣吧!
有奶就餵母奶,盡力而為
沒奶就餵配方,媽媽心情好最重要!
尿尿、便便
一般來說初生兒的便便尿尿基本次數為:
Day 1-2:黑色胎便 > 1次/天,尿尿 > 1-2次/天
Day 3-4:黑、綠、咖啡色胎便 > 2-3次/天,尿尿 > 3-4次/天
Day 5-6:綠、黃色顆粒布丁狀便便 > 3次/天,尿尿 > 5-6次/天
我個人喜歡使用有尿濕顯示的尿布,可以很清楚知道是否尿尿
因為每2-3三小時一定餵奶一次,每次餵奶前先換尿布,一天至少換8-10次
可以用手機APP或是紙張記錄尿尿便便的次數來統計是否排泄足夠的量
計算尿尿便便的次數對初生兒來說非常重要
排泄次數多不僅可以降低黃疸的機率
也可以知道寶寶是否攝取足夠的母乳
因為剛出生1-5天很多時候都是親餵,也不知道到底母乳產生多少、寶寶吃多少
可以從尿尿便便及顏色上來判定寶寶吃得夠不夠
有喝到母乳,便便的顏色會變得越來越淡(最後變黃色)、尿尿的次數也會增加到一天5-6次
每個嬰兒都不太一樣,仔細觀察紀錄即可
像小菱是屬於每天便很多次(幾乎每次換尿布都有少許的便便)、每次便很少的人
小娜則是一次便很多,每天便1-3次而已
我的原則就是每天都有便(只要不拉稀就好)、濕尿布很多就是好現象=>表示有進有出
而且母奶好吸收,便少少的很正常
*何謂“髒尿布”何謂“濕尿布”?
- 髒尿布意指有便便的尿布、濕尿布意指有尿尿的尿布
- 濕尿布可用尿濕顯示來辨別,或是看尿布是否變重、變大來區分
- 如果同時有尿尿and便便時,在計算上則是髒尿布濕尿布各一次
寶寶出院須知:
- 出院兩天後需到小兒科診所複診
*我們隔兩天就去Dr. Sia報到了,主要是看體重又沒有繼續下降-->需不需要補充配方奶,再來就是看黃疸的狀況
- 勤餵母乳:寶寶餓了就餵 breastfeed on demand
- 意思就是吃到飽,掛奶就對了。不過我沒有這麼做,我不喜歡小孩把乳房當安撫工具,我都會等她真的餓了(有尋乳反應才餵),一次餵20-30分鐘
- 母乳寶寶:每2-3小時餵一次,或是一天餵10-12次
- 配方奶寶寶:每3-4小時餵一次,餵完最好要拍嗝
- 每天至少有6-10片濕尿布(尿尿)
*最初的一兩個星期真的是2-3小時餵奶一次,一天24小時不斷的輪迴著,像我這種自己在家坐月子沒住月子中心的媽媽,最高原則就是寶寶睡覺時、媽媽也要一起睡覺(筆記!非常重要),不睡的空擋時間(每次餵奶之間)安排吃飯、洗澡、洗奶瓶、上網(誤!)
- 發燒腋下100F(37.8C)以上、嘔吐、>4小時未進食(奶)、拉肚子or便便>10次/天以上、筋攣、不正常抽緒、不正常哭鬧、特別安靜、愛睡、皮膚/眼/胸部/背部/胃部發黃、一天濕尿布不足六片、尿易變黑(咖啡)、血尿....等狀況須馬上通知小兒科醫師
- 肚臍照護
- 棉花球沾溼酒精,每天清洗肚臍三次以上,持續10-14天直到肚臍自然掉落為止(最好不要用酒精綿片)
*很奇怪我兩寶的肚臍都超過一個月才掉@@
- 洗澡
- 一天一次擦拭(sponge bath)即可,直到肚臍掉落為止
- 肚臍掉落後即可沐浴(泡澡)
- 不可搖晃寶寶、建議睡硬床墊(避免水床、沙發)、建議同房不同床、
========================
在醫院的四天三夜
每天早上六七點Dr. Ohtani and Dr. Sia都會來巡診
有一天Dr. Ohtani竟然清晨五點就來了,難道醫生都不用睡覺的嗎?
每四小時護士佐會來量血壓、體溫、血氧
每四小時護士來詢問疼痛指數、是否需要止痛藥or任何需要幫忙的地方
前兩天檢驗師會來抽血(檢測貧血)
生小娜時還有實習醫生每天早上也會來查房
一整天24hr都很忙、要不然就是一直會有人來打擾你,根本就沒辦法連續睡超過兩小時
所以寶寶睡的時後自己就要一起補眠,千萬別做其他的事
醫院會客時間為早上10點至晚上八點
小菱是第二胎,不像第一胎那樣這麼新奇,親朋好友都搶著來看她
像上次有很多J大爺的同事都來看小娜(應該是好奇居多吧!)這次就沒有
很感謝J大爺的舅舅一家人抽看來
J大爺高中好友也來了
因為他老婆過幾個星期也要生二寶,老大小小娜六個星期(怎麼都算得這麼準啊!)
前同事兼賭博好友
我的同事(左),下個月要結婚,先來實習一下(噗)
J大爺國小國中高中同學,他兒子大小娜兩個月
娜爸娜媽這次比較晚到
一方面是因為娜爸的身體不太好,本來還不想讓他來呢!
還好後來病情控制的不錯,最後才決定一起過來
(這是在桃園機場上飛機前照的)
產後第三天到達,一下飛機就先來醫院看小菱再回家休息
這次他們待了20天,真的覺得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我的月子依然做得不錯,之後會再分享細節喔!
到了第四天趕在中午之前就辦出院手續帶著小菱回家了
******安娜感想******
目前為止(五週大)新生兒時期還蠻好帶的
一整個就是吃飽睡、睡飽吃,有點日夜顛倒就是了
不過還沒差,因為我每四小時要擠一次奶
從一出生在醫院開始就大約三小時喝一次奶,現在可以每四小時,再過不久就要開始訓練不夜奶
反而花比較多心力的是小娜,畢竟她是個精力旺盛toddler(嬰童)
需要花很多時間教她、管教她、陪玩、跟她講話
告訴她、盯著她怎麼跟妹妹相處
而且我們的一舉一動、講的每一句話都得非常的注意
才不會讓她感覺到被冷落、被忽落or妹妹比她重要...等
so far so good喔!小娜是個很棒的小姐姐(之後再分享她們兩互動的細節囉!)
生玩孩子除了照顧寶寶之外,其實把自己照顧好才是最重要的
唯有如此才有好的身體照顧寶寶
很多朋友都說我生完氣色很好(有嗎有嗎?!其實是照片有美肌啦!哈哈哈)
除了第一天晚上有點興奮外,第二第三天晚上餵完奶馬上送回育嬰室
我跟J大爺拼命補眠、爭取每分每秒的睡眠時間,準備第四天回家奮鬥
反正一句老話,寶寶睡覺時、媽媽也要一起睡覺
這樣才有精神體力跟兩個小孩奮鬥
其實最累的人是J大爺,才能換得我的好氣色
在醫院的日子裡,我只需要負責每兩三小時餵奶,在餵奶與餵奶之間只要找時間吃飯、上廁所、休息、小歇
他全權負責換尿布、拍嗝、抱小孩、出門跑腿(幫我找食物、接小娜來)
晚上還要睡在很難睡的單人沙發上,真是苦了他了
有圖有真相,他的氣色的確比我差很多,哈哈!到底是誰生孩子啊?!
最後就以一張小菱的貴妃睡姿來作結尾~
請期待更多小娜&小菱的成長故事喔!
ps. 很多人問我在美國生產在醫院的四天要花多少錢,上次生小娜醫院的帳單是兩萬一千美金、這次小菱的是兩萬三千美金,我有雙重保險(老公&自己的)上一胎只付copay $17,這一胎免費,給大家做參考
留言列表